图书介绍

中华民国的政治发展 民国三十八年以来的变迁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华民国的政治发展 民国三十八年以来的变迁 第2版
  • 齐光裕著 著
  • 出版社: 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86298077X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922页
  • 文件大小:240MB
  • 文件页数:9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民国的政治发展 民国三十八年以来的变迁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增订再版序1

自序5

目录7

表目录15

图目录17

导论19

壹、研究动机19

贰、研究目的20

参、研究范围20

肆、研究架构20

第一章 政治发展的概念分析23

第一节 政治发展研究的起源与经过23

第二节 政治发展的定义26

第三节 本文相关概念论述30

壹、过程—阶段理论31

贰、环境因素34

参、宪政体制38

肆、政党政治48

伍、政治参与63

第二章 民主奠基期的政治发展79

第一节 环境因素79

壹、外环境因素79

一、中共的直接威胁79

二、国际环境的变化83

贰、内环境因素86

一、经济状况87

二、社会状况94

第二节 宪政体制的探讨97

壹、临时条款与宪政发展98

一、临时条款的时代背景98

二、临时条款的延长与扩张99

三、临时条款的施行100

四、临时条款的争议—性质论111

五、临时条款的评析115

贰、戒严令与宪政发展116

一、戒严的缘起116

二、戒严实施的范围117

三、戒严的检讨122

第三节 政党政治的探讨123

壹、中国国民党的改造124

一、国民党改造的肇始124

二、国民党改造的内容127

三、国民党改造的评析134

贰、青年党与民社党的运作146

一、中国青年党146

二、中国民主社会党148

参、政治异议表达的发展151

一、「自由中国」半月刊与「中国民主党」151

二、「大学杂志」时期155

第四节 政治参与的探讨164

壹、政治参与和规范面分析165

一、四权行使法规165

二、人民团体组织法规177

三、大众传播法规181

四、集会游行法规187

贰、政治参与运作面分析188

一、四权行使188

二、人民团体组织203

三、大众传播207

四、群众运动210

本章小节211

第三章 民主茁壮期的政治发展213

第一节 环境因素213

壹、外环境因素213

一、中共的统战策略213

二、国际的情势发展217

贰、内环境因素223

一、经济状况223

二、社会状况228

第二节 宪政体制的探讨239

壹、威权体制的转型239

一、威权体制转型的相关概念239

二、威权体制转型的指标分析241

三、威权体制转型的理论依据242

贰、解除戒严的实施243

一、解严的背景因素244

二、解严的时代意义251

三、解严后发展情形252

参、国是会议的召开258

一、国是会议召开的缘起与经过258

二、国是会议的内容与发展260

三、国是会议的检讨267

第三节 政党政治的探讨271

壹、解严前后政治反对势力的组织发展271

一、中坜事件与美丽岛事件271

二、美丽岛事件后到民进党的成立276

贰、解严前后国民党的改革推动281

一、改革的发动者—蒋经国282

二、改革的承继者—李登辉287

参、解严后新兴政党林立289

一、新兴政党产生因素分析290

二、新兴政党的活动状况292

第四节 政治参与的探讨299

壹、政治参与和规范面分析299

一、四权行使法规299

二、人民团体组织法规312

三、大众传播法规314

四、集会游行法规318

贰、政治参与运作面分析322

一、四权行使322

二、人民团体333

三、大众传播334

四、群众运动335

本章小结339

第四章 民主落实期的政治发展〈一〉343

第一节 环境因素343

壹、外环境因素343

一、中共的统战策略343

二、国际的情势发展359

贰、内环境因素367

一、经济状况369

二、社会状况370

第二节 宪政体制的探讨372

壹、回归宪法与一机关两阶段修宪372

一、回归宪法与第一阶段修宪372

二、第二阶段修宪378

贰、第三次修宪391

一、第三次修宪的经过391

二、第三次修宪的内容393

三、第三次修宪的评析395

第三节 政党政治的探讨403

壹、国民党的发展404

一、国民党与民主化406

二、国民党与本土化414

贰、民进党的发展428

一、民进党的组织体质429

二、民进党的意识型态440

参、新党的发展444

一、新党与制度化447

二、新党与普遍化451

第四节 政治参与的探讨452

壹、政治参与规范面分析452

一、四权行使法规452

二、人民团体组织法规480

三、大众传播法规483

四、集会游行法规504

贰、政治参与运作面分析505

一、四权行使505

二、人民团体514

三、大众传播515

四、群众运动533

本章小结534

第五章 民主落实期的政治发展〈二〉543

第一节 环境因素543

壹、外环境因素543

一、两岸的情势发展543

二、国际的情势发展565

贰、内环境因素571

一、社会状况571

二、经济状况573

第二节 宪政体制的探讨576

壹、国家发展会议577

一、国发会召开的缘起577

二、国发会召开的过程584

三、国发会召开的共识590

四、国发会召开的评析591

五、国发会的小结611

贰、第四次修宪612

一、第四次修宪召开的缘起612

二、第四次修宪召开的过程612

三、第四次修宪的内容621

四、第四次修宪的评析623

五、第四次修宪的小结652

参、第五次修宪653

一、第五次修宪召开的缘起653

二、第五次修宪的过程653

三、第五次修宪的内容656

四、第五次修宪的评析657

五、第五次修宪的小结661

肆、第六次修宪661

一、第六次修宪召开的缘起661

二、第六次修宪的过程668

三、第六次修宪的内容673

四、第六次修宪的评析675

伍、第七次修宪682

一、第七次修宪召开的缘起682

二、第七次修宪的过程683

三、第七次修宪的内容685

四、第七次修宪的评析687

五、第七次修宪的小结696

第三节 政党政治的探讨697

壹、两次政党轮替698

贰、民国八十九年遭逢变天的国民党〈第一次政党轮替〉698

一、内斗与疏离698

二、腐化与纵容:「地方派系恶质化」699

三、黑金问题下的两难:「黑金护国论」或「壮士断脕」700

四、社会公平正义沦丧701

参、民国九十七年遭逢变天的民进党〈第二次政党轮替〉702

一、贪腐与滥权702

二、意识形态与政治挂帅705

三、纵容包庇贪腐707

四、锁国与经济逆退708

肆、两次「政党轮替」后的政治展望708

第四节 政治参与的探讨710

壹、政治参与规范面分析710

一、四权行使法规710

二、大众传播法规743

三、人民团体组织法规758

四、集会游行法规762

贰、政治参与运作面分析766

一、各项选举766

二、各项罢免808

三、公民投票810

四、大众传播815

五、群众运动825

本章小结828

第六章 综论:中华民国政治发展的评析与展望831

第一节 两岸关系基点:以中华文化为主轴831

壹、中华文化现代化历程中的三种态度831

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832

二、守旧势力833

三、全盘西化833

贰、中华文化现代化在两岸的困境835

一、台湾的发展与困境835

二、大陆的发展与困境837

参、重建两岸发展的新契机839

一、中国大陆在变的事实840

二、两岸和平稳健发展的正其时842

第二节 宪政体制与政治发展846

壹、历次修宪精神总体析论846

一、第二届国大一党独大:程序正义不彰846

二、第三届国大两党分脏:政治权谋纵横847

贰、历次修宪内容总体析论849

一、修宪格式体例特殊849

二、超级总统体制建立:新的「利维坦」850

三、国民大会历三温暖:走出历史舞台851

四、立法院生命线断绝:监督行政无由853

五、阁揆矮化成幕僚长:体制淆乱不明854

六、司法院变革与发展:司法改革长路854

七、监察院准司法机关:御史柏台何远855

八、冻省之与废宋削藩:地方自治倒退855

参、宪政精神宏扬之道857

一、容让妥协精神的表现859

二、遵宪守宪精神的宏扬859

第三节 政党政治与政治发展860

壹、政党政治的隐忧—统独争议与国家认同860

一、台独理论的评析860

二、国家认同的途径873

贰、人团法的不合宜—「政党法」催生878

一、「政党法」的时代意义878

二、我国「政党法」草案的朝野攻防879

第四节 政治参与和政治发展883

壹、四权行使的评析883

一、推行地方自治,扩大政治参与883

二、反对势力成长,带动政党政治竞争884

三、思考恢复「省」地位,符合宪法规范885

四、阳光法案与廉能政治887

贰、大众传播评析893

一、大众传播发展的成就893

二、大众传播发展的检讨895

参、群众运动的评析896

一、群众运动的发展896

二、群众运动的检讨896

参考书目899

热门推荐